湖北日報訊 記者 江萌 胡弦
  昨天逛完岳陽樓,武漢市旅游局副局長徐緒群滿懷信心地說:“開發高鐵、長江游輪結合的旅游模式,武漢亦頗具優勢。”在他眼中,隨著“米字形”高鐵圈的形成,以武漢為目的地和中轉地的旅游潮已經爆發。
  但交通優勢一定能帶來更多游客嗎?有的專家觀點可能相反。
  昨日下午在岳陽舉行的一場中國旅游發展戰略研討會上,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張朝枝認為,交通便利不能和游客增多畫等號,決定游客量的很大因素是出行方式的變化。“以三峽游為例,上世紀90年代游輪都是從重慶開到岳陽,集散地是岳陽;後來游輪終點又開到武漢,武漢成了集散地。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,游輪過閘時間延長,游客不再到武漢中轉,直接到宜昌。雲南昆明同樣如此,隨著麗江航線增多,游客繞開了昆明。”他認為,今後各城市之間的旅游競爭,實質上是集散功能的競爭,如果集散功能削弱,交通即使便利,客流也可能減少。
  當今旅游界認為:出行時間在3小時內,會形成一個旅游圈。京廣高鐵沿線城市眾多,3小時旅游圈內游客資源很多重疊,競爭激烈。
  武漢如何能把游客的腳步留住?
  張朝枝建議,旅游重在為游客創造新鮮感。“去哪裡旅游已不稀奇了,以什麼方式旅游才有吸引力,比如做背包客去新馬泰,騎車游北京等。”
  “游客想來武漢體驗的,是獨具老武漢特色的生活方式與濃厚的市民氛圍。”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為武漢旅游開出“藥方”:首先,漢正街、江漢路等著名街道應迅速整治環境,讓游客感受到輕鬆、乾凈的生活環境;其次,提升出租車整潔度和司機素質;第三,城市道路的擁堵,十分影響體驗度,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拿出治理良方。“總的說來,只有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,才能吸引更多游客駐足武漢。”
  (原標題:城市旅游競爭,武漢如何突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c80vcbd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